欢迎访问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-蜂窝卤煮锅官网!

17853669228

15063686338

食品加工厂卤煮锅标准化使用方法

发表时间:2025-10-19    人气:     来源:原创   作者:王小萍

食品加工厂卤煮锅标准化使用方法

卤煮锅作为肉制品、豆制品、禽蛋等食品卤制加工的核心设备,其规范操作直接影响产品风味一致性、口感品质及生产安全。在酱牛肉、卤猪蹄、卤豆干、卤鸡蛋等产品加工中,需遵循 “前期准备 - 核心卤制 - 清洁维护 - 安全管控” 的全流程标准,结合设备加热特性(如电加热、蒸汽加热)与食品卫生要求,规避操作不当导致的原料夹生、卤汤变质、设备故障等问题。以下从四个维度,详细说明卤煮锅的标准化使用方法,为食品加工厂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引。
**食品加工厂卤煮锅标准化使用方法(1)

一、操作前准备:筑牢安全与合规基础

操作前准备需覆盖设备检查、原料与卤汤准备、参数确认三大环节,确保设备状态正常、物料符合要求,为后续卤制加工奠定基础。

1. 设备状态检查

  • 外观与连接检查:观察卤煮锅锅体、锅盖、搅拌装置(若配备)是否存在变形、破损或锈蚀;检查加热管路(蒸汽加热型)、电源线(电加热型)、温控传感器连接是否牢固,无松动、老化或泄漏现象,蒸汽管路需确认阀门开关灵活,电加热型需检查接地是否可靠(接地电阻≤4Ω)。
  • 功能测试:接通电源或蒸汽源,启动设备空载运行,测试加热系统是否正常(电加热型需观察温度显示是否从室温逐步上升,蒸汽加热型需确认蒸汽能正常通入锅体);若配备搅拌装置,需测试搅拌转速(通常 5-15r/min)是否平稳,无卡顿或异常噪音;检查温控系统精度,设定目标温度(如 95℃),待温度稳定后用标准温度计校准,偏差需≤2℃。
  • 卫生确认:确认锅体内壁、搅拌叶片、锅盖密封圈无残留原料、油污或异物,可使用洁净湿抹布擦拭表面,必要时用食品级碱性清洗剂(浓度 0.5%-1%)浸泡 10-15 分钟,再用纯化水冲洗干净,最后用 75% 食品级酒精消毒,确保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》(GB 14881)要求。

2. 原料与卤汤准备

  • 原料预处理:根据产品工艺将原料处理至适宜形态,如牛肉切块(3-5cm 见方)、猪蹄去除杂毛并焯水、豆干切块(2-3cm 见方),焯水后的原料需用纯化水冲洗至常温,去除血沫与杂质,避免影响卤汤品质;原料需沥干水分,防止过多水分稀释卤汤浓度。
  • 卤汤调配:按工艺配方准备卤汤,将香料(如八角、桂皮、香叶)用纱布包好,与酱油、盐、糖等辅料一同加入纯化水中,搅拌均匀后倒入卤煮锅;卤汤总量需控制在锅体容积的 70%-80%(如 100L 卤煮锅加入 70-80L 卤汤),避免加热时溢出;首次使用的卤汤需煮沸 15-20 分钟,让香料风味充分释放,老卤需检查是否存在异味、霉变,确认合格后再使用。

3. 参数预设确认

根据产品卤制要求,在设备控制系统中预设参数:加热温度(通常 85-98℃,肉类需 90-98℃,豆制品需 85-90℃)、保温时间(30-180 分钟,如卤鸡蛋 30 分钟、酱牛肉 120-180 分钟)、搅拌频率(若配备,每 10-15 分钟搅拌 1-2 分钟,避免原料粘连),确认参数无误后保存工艺配方,便于后续批次调用。
食品加工厂卤煮锅标准化使用方法(2)

二、核心卤制流程:把控关键加工节点

核心卤制需遵循 “卤汤预热 - 原料投入 - 加热卤制 - 保温入味 - 出料冷却” 的顺序,精准控制每个环节,确保产品品质稳定。

1. 卤汤预热

启动卤煮锅加热功能,将卤汤加热至预设温度(如肉类卤制先加热至 95℃),期间若配备搅拌装置可开启低速搅拌(5r/min),使卤汤温度均匀,避免局部过热;加热过程中需观察卤汤状态,若出现浮沫需及时撇除,防止影响产品口感。

2. 原料投入

待卤汤达到预设温度后,缓慢将预处理后的原料放入卤煮锅,原料投入量需控制在卤汤能完全浸没的范围内(液面需高于原料 5-10cm),避免原料露出导致入味不均;若原料批量较大,需分批次投入,确保每批原料受热均匀,投入后可搅拌 1-2 分钟,使原料均匀分布在卤汤中。

3. 加热卤制

原料投入后,保持卤汤温度在预设范围(如 90-95℃),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原料肉质变柴或豆制品破碎,温度过低则影响入味效率;卤制过程中需定期检查原料成熟度,可通过筷子插入原料(如牛肉)判断,若筷子能轻松插入且无血水渗出,说明原料基本成熟;若配备温控系统,需实时监控温度,若温度偏离预设值,设备需能自动调节加热强度。

4. 保温入味

原料成熟后,降低加热强度,进入保温阶段(温度通常比卤制温度低 5-10℃,如 85-90℃),保温时间根据产品需求设定(如卤猪蹄保温 60 分钟,让风味更浓郁);保温期间可适当减少搅拌频率,避免过度搅拌导致原料破损,每 30 分钟搅拌 1 次即可。

5. 出料冷却

保温结束后,关闭加热功能,打开卤煮锅锅盖,待卤汤温度降至 80℃以下后,用食品级漏勺将原料捞出,放入洁净的食品级容器中;出料时需轻拿轻放,避免原料破碎,同时避免原料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(暴露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),若后续需包装,需将原料冷却至室温(25℃以下)后再进行,冷却过程中需防止微生物污染,可在洁净车间内自然冷却或使用冷风冷却设备。
食品加工厂卤煮锅标准化使用方法(3)

三、清洁维护:延长设备寿命,保障食品安全

清洁维护需在每次使用后、每日生产结束后、定期(每周 / 每月)分阶段进行,确保设备卫生与性能稳定。

1. 每次使用后清洁

  • 关闭电源或蒸汽源,待锅体冷却至 60℃以下后,将剩余卤汤过滤(去除杂质与香料包),若需保存卤汤,需冷却至 25℃以下后放入 0-4℃冷藏环境,保存时间不超过 7 天;
  • 用纯化水冲洗锅体内壁、搅拌叶片及锅盖,去除残留原料与卤汤;若有油污残留,可使用食品级碱性清洗剂浸泡 15-20 分钟,再用纯化水冲洗至无残留,最后用洁净毛巾擦干表面水分;
  • 清洁密封圈:取下锅盖密封圈,用温水冲洗干净,检查是否存在破损或老化,若有需及时更换,清洁后重新安装,确保密封效果。

2. 每日生产结束后维护

  • 检查加热系统:电加热型需清洁加热管表面,去除附着的水垢(可用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冲洗);蒸汽加热型需关闭蒸汽总阀,排空管路内残留蒸汽,检查阀门是否存在泄漏;
  • 清洁设备外部:用湿抹布擦拭设备外壳、操作面板,去除表面油污与灰尘;检查电源线、蒸汽管路是否完好,无裸露或破损;
  • 润滑维护:若配备搅拌装置,需在轴承部位添加食品级润滑油,确保转动顺畅,避免干磨导致设备损坏。

3. 定期(每月)深度维护

  • 拆解搅拌装置(若可拆解),检查叶片是否有磨损或变形,轴承是否有松动,若叶片磨损严重需更换,轴承松动需紧固;
  • 校准温控系统:使用标准温度计重新校准设备温度显示,确保误差≤1℃,若偏差过大,需联系专业人员调整;
  • 检查锅体焊缝:观察锅体内壁焊缝是否存在腐蚀或渗漏,若有需及时修补,防止影响设备使用寿命;
  • 清洁蒸汽过滤器(蒸汽加热型):拆解过滤器,去除内部杂质,确保蒸汽流通顺畅,避免堵塞导致加热效率下降。
食品加工厂卤煮锅标准化使用方法(4)

四、安全注意事项:规避操作风险

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保障操作人员与设备安全,符合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要求。

1. 人员操作安全

  • 操作人员需经过岗前培训,熟悉设备结构与操作流程,严禁无证人员操作;操作时穿戴工作服、工作帽、防烫手套、防滑鞋,避免烫伤或滑倒;
  • 设备运行中严禁将手或工具伸入锅体内,严禁打开锅盖(尤其在卤汤沸腾时),若需观察锅内情况,可通过观察窗查看;
  • 添加原料或撇除浮沫时,需站在设备侧面,避免正面接触锅盖,防止蒸汽烫伤;出料时需使用专用工具,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高温原料。

2. 设备运行安全

  • 设备需安装在平整、干燥、通风的地面上,蒸汽加热型需确保蒸汽压力符合设备额定要求(通常 0.3-0.6MPa),严禁超压使用;
  • 严禁超量投入原料或卤汤(不得超过锅体容积的 80%),避免加热时溢出导致漏电(电加热型)或烫伤;
  • 若设备出现异常(如温度无法控制、搅拌卡顿、蒸汽泄漏),需立即停机,切断电源或蒸汽源,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,严禁带故障运行;
  • 定期检查设备安全装置(如安全阀、温度报警装置),确保其灵敏有效,安全阀需每年送检一次,符合安全标准。
食品加工厂卤煮锅标准化使用方法(5)

结语

卤煮锅的标准化使用是食品加工厂实现卤制产品品质稳定、生产安全合规的关键。通过规范操作前准备、精准把控核心卤制流程、落实清洁维护要求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既能提升产品风味与口感一致性,减少原料损耗与设备故障,又能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要求,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支撑。食品加工厂需结合自身产品特性与设备型号,制定个性化操作手册,定期开展操作人员培训,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,推动卤制加工环节的高效与安全。
食品加工厂卤煮锅标准化使用方法(6)



推荐产品
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logo,注册商标

17853669228

Copyright © 诸城市佳兴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
17853669228
微信客服

微信客服

手机站二维码

手机站二维码